--- 神来之随笔 ---

Lord公众号文章备份

Ubisoft育碧发展史 —— 番外

头图

育碧是电子游戏行业的领导者。主要业务围绕主机、PC和手机的电子游戏的生产、出版、分销和运营。在全球拥有几十家工作室和遍布于五大洲非常多的分公司。手握《雷曼》、《彩虹六号》、《幽灵行动》、《细胞分裂》、《孤岛惊魂》、《波斯王子》、《刺客信条》、《看门狗》、《荣耀战魂》等一大批优质IP。

除了开发了超多引领行业潮流的大作。在育碧公司的发展史上,不可以忽略的一个要素,就是资本市场对于育碧公司发展经营的影响。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带你了解育碧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经历的两次波澜起伏的保卫反击战。

文本是番外篇,上下篇详见:

Ubisoft育碧发展史 —— 上

Ubisoft育碧发展史 —— 下


0 / 起因

1999年,三位土耳其裔的德国兄弟(科瓦特·耶尔里、阿弗尼·耶尔里、法卢克·耶尔里),带着他们最新研发出的一个展示demo,来到偌大的洛杉矶,他们仨在租来的别克车里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夜晚。第二天早上,三人兴冲冲的来到E3展会,用身上仅有的250美元注册进入E3展会大楼,他们不断地游走在各个开发商的展台上推销自己的研发成果,但并没有人理会名不见经传的他们。

一路的奔波劳累却换来这样的态度,愤怒的他们终于忍不住了,在NVIDIA的展台上,他们喊道:“我们来自德国!你必须看看我们的演示!”NVIDIA最终给了他们15分钟的演示时间,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段演示,将掀起游戏图形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

这个小小的Demo叫X-Isle:Dinosaur Island(X-岛:恐龙岛迷踪)。

郁郁葱葱的丛林,波光粼粼的水面还有栩栩如生的恐龙在大地上游走,这个技术演示深深震撼了现场的观众,记者还有NVIDIA的员工,原本15分钟的演示被延长到两个小时,NVIDIA当即跟他们签订合同,将这个Demo作为新显卡的基准测试软件。

德国三兄弟一炮走红,这个三人创立的名叫Crytek的公司,也被载入了游戏史册。


1 / 内部裂痕是送给敌人最好的礼物(2004~2006)

让我们把目光放回到育碧身上。1999年的育碧,旗下的射击游戏刚刚起步(汤姆·克兰西系列)。育碧高层此时对于自家射击游戏的风格心存疑惑:是否只有高度拟真的射击游戏才会有人买?

抱着一种实验性的想法,育碧采取了两手抓的策略: 一方面,收购了红色风暴工作室,开发汤姆·克兰西系列游戏,侧重于写实;另一方面则是再寻新的工作室,去开发风格脱离现实的射击游戏。在E3展会上,他们看中了 Crytek的那段Demo。顺理成章,育碧开始同 Crytek 方面接洽,希望他们能将《X 岛》的内容扩充为一部完整的 3A 级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刚刚崭露头角的科瓦特·耶尔里对育碧这一盛情邀约表示高度重视,为了育碧这一新作,Crytek 三兄弟积极改良了原有的开发引擎,这便促成了 2004 年发售的《孤岛惊魂》。

2004 年 1 月,《孤岛惊魂》各平台版本陆续发售。游戏一经发售,Crytek 马上对外宣布他们开发的游戏引擎——先后用于开发《X 岛》与《孤岛惊魂》的 CryEngine 可以有偿对外授权。由于 CryEngine 的开发有育碧的资金流与技术人员加持,Crytek 公然出售引擎使用权,这无异于用男朋友的钱和资源,学会了本事立刻就满世界公开找小三。育碧高层对于这一行为也非常的气愤。

2004 年 2 月的某日,德国警方基于一位前受拘留人员对 Crytek 使用非法软件的证词,在早间对 Crytek 的办公处发起了突击检查。警方搜出比记录在账的要多得多的软件拷贝,却并未向 Crytek 发起公诉。事后,Crytek 认为警方的这次突击很可能就是育碧搞的鬼。但育碧对此缄默其口, 具体内情不得而知了。

商场上可没有忠贞的爱情,这两个月发生的事情使得Crytek和育碧的合作出现了信任危机,育碧的死对头EA此时看准了时机,向Crytek伸出了橄榄枝,一个月不到的时间,Crytek就离开了育碧,和EA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而育碧获得了CryEngine初代的永久使用权和Far Cry的商标,而后,和EA合作的Crytek猛踩前男友,对各个媒体展示CryEngine能够达到的最好效果,并公开表示Far Cry初代远远没有体现CryEngine的全部实力。

Crytek这种快速的反水行为,让育碧损失惨重,明明自己花钱花人培养出来的制作组,却转投对手死敌,还让整个公司面临被恶意并购的局面。育碧被 Crytek 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吞,不得已在 2006 年买下了《孤岛惊魂》系列的版权,和初代 CryEngine 的永久授权。虽然育碧曾为 Crytek 注资改良初代 CryEngine,无奈版权不在自己手上,花了一大笔钱,买下自己投资开发的引擎,对于育碧有如哑巴吃黄连。之后的《孤岛惊魂》系列我们再也看不到CryEngine的标志,而变成了育碧魔改之后的Dunia引擎,并不断改进,沿用至今。

如果你还觉得这是几家公司业务上的竞争就大错特错了,嗅觉像鲨鱼一样灵敏的 EA 趁此机会落井下石,狠狠地咬了育碧一大口。于2004年EA开始悄无声息地购入育碧 19.9%的股份。 而按照法国法律,控股达到 30%,就必须提出收购申请。(请记住30%这个数字,后面要考)

由于 EA 购入股份干脆利落,育碧的高管全部不知情——直到 EA 正式对外宣称持育碧股份比例的前一天才得知这一消息。这意味着 EA 成为了仅次于育碧创始人—吉勒莫特家族以外的第二大股东,育碧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陷入了一场并购谈判之中。

最恐怖的是,EA 的高层似乎很是喜欢并购一家游戏公司然后把它拆得七零八落。或是直接榨干这家公司的一切价值,然后再把它彻底打碎,使之完全湮没在历史红尘中。

坐在办公室里的五个吉勒莫特一下子炸毛了。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动用所有手段去阻止这件事,他们甚至还请求法国政府官员出面斡旋,声称“EA 为了熄灭法国游戏制作者的热情,为了抢占市场,恶意地并购育碧”。

冷静思考之后,育碧深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资本市场是育碧的短版。没必要在EA这种资本市场的老玩家面前舞刀弄枪,育碧不如回归自己擅长的领域,研发优秀品质的游戏才是正道。所以到了这种局面,唯有绝地反击这一条路,2006年,育碧花高价买回了Far Cry系列的版权,以及初代CryEngine的使用权,想法很简单:既然你EA有了Crytek,我有Far Cry,那就看看谁才是根正苗红,一场关系到育碧利益和脸面的反击战正式打响。

育碧的员工和他们的老板一样,对 EA 收购后的结局心知肚明,他们不得不逼迫自己,更加努力地制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在此期间,育碧的代表作品《纵横谍海》系列产出了最成功的几部,包括《混沌理论》、《要事》(PSP)、《双面间谍》;而今日的育碧扛把子《刺客教条》系列,也是在那段时间里创作的。

最终,在持有育碧股票六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EA 于 2010 年,像当初购入育碧的股票那样,悄悄将所持股份抛售,育碧被 EA 恶意收购的威胁不复存在。


2 / 不学习资本运作就挨打(2015~2018)

在资本市场已经摔过一跤的育碧并没有吸取教训,觉得只要研发出好的游戏,玩家买账,那公司的经营就不会有问题。资本市场的玩法可不是EA这种暗地使绊的小打小闹。真正的资本玩家都是在台面上直接发起攻击。

这不,辣手摧花的维旺迪来了。

2015 年左右,法国媒体业巨头维旺迪寻求扩张其媒体业务与其它业务的门路。和广告公司哈瓦斯一样,育碧成为了维旺迪的首要目标——金融业人士分析,到 2017 年 9 月,育碧的估值会达到 64 亿美元。

优秀的商人都具有有了计划便开始实施的凌厉作风。维旺迪这样的财团更是如此。维旺迪从 2015 年 10 月开始了它的收购计划。一个月内,两次购入育碧的股票,维旺迪占有了育碧 10.4%的股份。

有了先例,这样不声不响的举动一下子就让育碧的危机感应器亮起了红灯。 这一举动被伊维斯视为"不受欢迎的",并担心遭到敌意收购。

在2016年电子娱乐博览会上的演讲中,育碧CEO伊维斯再次强调了育碧为保持创作自由而选择独立的重要性,他说道:" …当您受到一家经营理念不同的公司的攻击时,您知道它会从头开始影响你创造的东西。要确保它不会被摧毁需要耗费大量精力。" 实时运营副总裁在接受PCGamesN采访时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指出育碧的成功部分是由于独立与自治。总而言之,公司上下又一次进入了戒备状态。

育碧方面的态度似乎并没有给维旺迪带来任何困扰,他们选择做个一意孤行的快乐暴君。不久之后,维旺迪又将魔爪伸向了 Gameloft(育碧的子公司),同时试图获取更多育碧的股份。尽管他们奋力抵抗,但在2016年2月,维旺迪还是得到了价值5亿欧元的Gameloft股份,持股份额超过了30%——根据法国法律,一旦持股人所持的股份超过30%,就可以提出要约收购(前文说过的)。他们无意与对方玩欲拒还迎的游戏,但维旺迪却似乎被挑起了胜负欲。在维旺迪强硬的态度下,Gameloft难逃被收购的局面。

吉勒莫特兄弟迫不得已,向加拿大的投资人请求,希望他们能在 2016 年 2 月以后,炮制维旺迪的手法,购回 Gameloft 的股份。只可惜育碧找了猪一样的队友——回购计划失败。5 月 31 日,维旺迪发布公告,称已经成功(恶意)收购了育碧旗下手游厂商 Gameloft, 育碧门前的狴犴变成了傻财主家看门的二哈。6 月 1 日,包括米歇尔·吉勒莫特在内的全体 Gameloft 董事会成员辞职。自此,Gameloft 沦为维旺迪的榨钱工具。

不仅如此,阴谋得逞的维旺迪还想要乘胜追击,进一步获取育碧的股份,在2016年上半年他们手中所拥有的育碧股票份额为15%,超过了吉勒莫特五兄弟共有的 9%。而到了6月中旬,就增至了20.1%。言语上,他们抛出"无意收购,合作之需"的"友好"说辞粉饰其野心,但所作所为却在一步步将育碧逼入绝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育碧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对于育碧而言,一旦被维旺迪收购,育碧将如同当年的暴雪、动视、雪乐山一样,完全丧失自主性,生死全凭维旺迪高层的想法。

千万别忘了,赎身之后的动视暴雪今非昔比——而雪乐山早已被掩埋在电子游戏史的风沙里。

到了 2016 年 9 月育碧董事会召开期间,维旺迪已经把持了育碧 23%的股份。 并且,这个数字仍然在稳步上涨当中。截至年末时,这个数字又来到了25.15%,在最高峰时维旺迪曾拥有育碧27.3%的股份。(还记得前面那个数字吗)

而吉勒莫特兄弟此时能够依靠投资人的资金支持——使吉勒莫特兄弟占有 20%的投票权。 在这次会议前,维旺迪提出请求,希望育碧能在该会议上依照维旺迪的控股比例,为维旺迪的代表留出若干席位。吉勒莫特兄弟都对此表示强烈不满,重申了维旺迪应该被视作他们的竞争对手这一观点,表示拒绝提供席位。他们的行动成功地影响了其他股东,大家纷纷斥责维旺迪的行径——维旺迪在这次会议上没有任何席位,也不具有任何投票权。

育碧借其他股东之力排挤维旺迪的同时,还不忘了借媒体和舆论的东风为自己造势。在 2016 年末,Gamespot 对伊维斯·吉勒莫特的专访中,伊维斯曾明确指出,游戏产业“最需要的就是创意、灵活决策和冒险精神”,“目前的育碧之所以能够很快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就是得益于自身独立的运营模式,不受任何大财团的控制”,“维旺迪的高层根本不懂游戏。如果维旺迪做了主,那么育碧的独立精神就不复存在”。

一脸开心的伊维斯接受专访在这次危机中,众玩家回想起动视和暴雪当年被维旺迪支配的恐怖,纷纷站在了育碧一边声援,大量购入育碧游戏。

2016年9月29日,在育碧的股东大会上,伊维斯·吉尔莫特成功以65%的支持率获得连任, 威望迪收购育碧的计划暂时受挫,育碧的独立之战又一次获得了胜利。

2017年11月,就在维旺迪能得到之前购入股份的双倍投票权的前一周,维旺迪做出财团季度总结。原本可以越过30%控股这道大坎的维旺迪,此时表示他们在之后的六个月里不再对育碧打算盘,也不会因为他们控制了大额股份而寻求育碧的董事席位,并且还宣称“在旗下所有育碧股份的投票权翻倍前,保证不会越过30%这道门槛”。维旺迪承认他们想在游戏产业扩张的意愿,申明维旺迪对育碧投资的总盈利超过十亿欧元,坚称育碧与他们之间有着“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

2018年1月7日,育碧手游发现了一款叫做跳一跳的微信小程序,育碧对此表示非常高兴其发到了微博上,不久,玩家就得知育碧与腾讯达成合作, 将在微信上上架多款小游戏。

这些举动似乎在警告维旺迪:最后这差不多3%的股份我腾讯要定了,我比你有钱,不怕死的就跟我比价。要知道腾讯在18年的市值可是有5000多亿美元,而维旺迪才300多亿美元。 腾讯这一“白衣骑士”的举动彻底断绝了维旺迪的收购想法,让维旺迪不得不放弃已经到手的股份。

(“白衣骑士”,经济学术语,指当公司成为其他企业的并购目标后「一般为恶意收购」,管理层为阻碍恶意接管的发生,会去寻找一家"友好"公司进行合并,而这家"友好"公司被称为"白衣骑士"。)

2018年3月20日,育碧与维旺迪达成了一项交易,终止了任何潜在的收购, 维旺迪同意将其超过3000万股的所有股份出售给其他方,并同意在五年内不购买他们的任何股份。其中一些股份出售给了腾讯(约占全部股份的5%)。当天,育碧宣布与腾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帮助其将自己的天赋带到中国。

2018年3月21日,育碧无法掩饰激动的心情。在新浪微博发表了一首中文藏头诗。

别咫尺尽天涯

君扑朔又几何

著离语述别殇

年兴业育有成

尽铅华显锋芒

微博截图

终于,在2019年3月,维旺迪完全出售了其在育碧的股份,危机再次告一段落。

(全文完)